首页 周易 正文

周易中的敬德保民是谁-敬德保民的思想内涵

周易 12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周易中的敬德保民是谁,以及敬德保民的思想内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文章信息一览:

礼在西周的作用主要有

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礼乐文化中的乐,实际上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为辅助礼的顺利实现而设。《礼记乐记》中指出:“乐统同,礼辨异。

周易中的敬德保民是谁-敬德保民的思想内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无论是经过哪一种途径征募来的士兵,都必须要经过训练才能完成普通老百姓到职业***机器的转变。西周时士以上的贵族必须掌握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四艺都和军事训练有关。

礼乐制度的推行使得西周王朝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和谐国度,一个雅乐缥缈的神圣世界,但是,在用礼和乐编织起来的这张有形之网的下面,却透露出森严的等级秩序和宗***理。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周易中的敬德保民是谁-敬德保民的思想内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然在其后的时代,礼的适用范围和功能发生移转,从西周之时主要作为政治权力分配功能的原则,到汉代以后转变为社会生活层面秩序塑造和维持的机制,但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并未发生改变,反而得到巩固和强化。

西周的“敬德保民”的本质是什么

这样,西周“敬德保民”的确曾带来过欣欣向荣的国势,但由于坚持不力,导致后世失政,最后造成西周覆亡。随着统治机构的崩溃,天命受到诘问,而民本思潮由此而兴,不能不说西周的道德、秩序完成了其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儒家以德为人的本性,恭宽信敏惠,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提倡德治。道家也以道为本,德为道之用,但认为大道自然无为,朴素无德,主张绝圣弃智,至德即是无德。

问题一:行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 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

而能够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因素就是国家统一的理念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人们一致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第二,为政治国理念上的民本要求。

既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原来神圣不可动摇的天——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天下大乱,礼乐崩坏。

...周公等人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

“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商周之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周公用“民情可见”的观点解释天命,把天命理解为可以认识的客体。

西周的法律思想较之夏商有了新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在“以德配天”的新观念基础上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西周的统治者在“王权神授”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以德配天”的主张。

西周时期,法律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为主导,强调“敬天保民”的政治理念,辅以“明德慎罚”的智慧,彰显了对人民福祉的重视。

如,周朝的祭祖、敬天、保民,三者之间相互定义,失去一项,“德”的性质必然发生变化,因而具有不可分割性。

关于周易中的敬德保民是谁,以及敬德保民的思想内涵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扫码二维码